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简介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1日 来源: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始于1949年创建的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时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为B类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006年获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坚持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学学科理念,实施智库建言、实践取向战略,形成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7个二级学科方向。
教育学学科现有教师60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6人、博士3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1人,海南省杰出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海南省“百人专项”入选者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本学科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在办学条件方面,拥有专业图书8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150 余种,阅览室 3个,实验室、功能室7个;建有校外教学科研基地50 多个。
近年来,学科成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7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43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4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21项。
本学科广泛开展社会服务,为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先后承担众多横向社会服务项目,为海南的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几代教育学人的共同努力,教育学科已成为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在研究与服务海南教育中日益发挥引领作用。
经过多年建设,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等二级学科不断凝练方向,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探讨在社会变革背景下教育的转型与发展问题;突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以促进学科教学为着眼点,整合课程教学基本理论与学科教学论的研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运用课程教学理论指导海南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拓宽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视野,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研究世界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特殊规律等鲜明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各类教育工作者。
(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在教育及相关领域开展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有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四个培养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主要研究教育学基础理论问题、当代教育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依据与咨询服务。德育原理方向主要立足于国内外学校德育研究基础,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传承演变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小学校德育实践,开展德育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教育社会学方向主要研究教育社会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立足于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方法对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人类学方向主要运用人类学研究方法研究与考察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本方向立足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以构建有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体系。
(二)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有课程与教学原理、课程与教学国际比较、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三个培养方向。课程与教学原理方向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特别是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变革、有效教学和课堂生态等。本方向的突出特点在于面向基础教育,积极建构有效支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资源平台。课程与教学国际比较方向主要研究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课程与教学,探讨其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和条件进行取长补短,为提升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具体学科的课程与教学问题。
(三)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有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东南亚区域教育比较研究、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三个培养方向。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比较教育、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研究方法论,学习和掌握国际与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理论流派、重大实践问题,探索世界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国家和地方教育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东南亚区域教育比较研究主要涉及“东盟10+3”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聚焦东南亚国家教育政策、制度、体制、机制问题,探索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问题。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主要研究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研究世界教师教育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研究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索国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及规律性。
(四)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有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管理三个培养方向。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制度与结构、目的、内容和途径等基本问题,揭示高等教育的规律和原理。高等教育国际比较方向主要立足世界文化与世界教育文化背景,比较和研究中西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高等教育管理方向主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管理制度与机构职能,以及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行为等问题。致力于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推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五)职业技术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有职业教育财政、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管理两个培养方向。职业教育财政方向主要研究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及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职业教育如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如何保证职业教育有足够的财政投入及其使用与分配效率及均衡等基本问题,揭示职业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其财政投入保障的规律和原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管理方向主要研究职业教育培养与培训体系建设问题,如何通过成人教育及培训教育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问题;同时关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职业院校管理、特殊教育的特职融通问题(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沟通),为建设全纳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服务及其投入保障提供决策与咨询服务。
(六)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有信息化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创新融合、数字化校园与智慧课堂系统建设、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六个培养方向。信息化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方向主要研究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研究方法等。教育信息资源设计与开发方向主要研究数字课程开发设计原理、方法、实施、管理与评价;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学习评价模型建构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创新融合方向主要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基础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操作方法、模式与案例、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实施与评价等。数字化校园与智慧课堂系统建设方向主要研究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育理论创新;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创新;智慧课堂的环境创设与结构设计。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方向主要研究智能Agent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网络教学系统中智能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非结构化网络学习资源中的知识管理等。数字媒体技术方向主要开展数字媒体的制作、设计、传输、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七)特殊教育学
(八)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有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体系与层次研究、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少年儿童组织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三个培养方向。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体系与层次研究主要涉及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层次结构,具体包括少年儿童的精神信仰、政治意识、道德品质、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特点与规律;社会、学校与家庭整体教育影响与教育立体化网络构建研究。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理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发展历程、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推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研究体系,丰富教育学理论研究,指导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实践。少年儿童组织的活动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少年儿童组织所开展的活动以及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问题,具体包括少年儿童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等的理论问题以及具体活动的设计与开展等。力图建立融儿童生理学、心理学、游戏理论等理论基础的、富有实效性的少年儿童组织活动体系,研究与指导少年儿童组织活动的相关问题。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标准学制为3年,最长在学期限不超过5年。三年学习期满,不能按期毕业者,可申请延期毕业。在学期限达到5年仍不能正常毕业者,按《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理并注销学籍。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者,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年。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用导师个人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六、现招收硕士研究生各方向主要研究人员:
学术型学位
教育学原理:易连云等
课程与教学论:李森等
比较教育学:张德伟等
高等教育学:王彦才等
教育技术学:蔡宝来等
特殊教育学:李尚卫等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易连云等
专业学位:
教育管理:赖秀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