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云,2005年7月份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专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海口市秀英区长滨小学校长。曾获得海南省骨干教师、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海口市十佳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首期领航教师、海南省515第三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王先云学长,并和他共同探讨了与在校生活和工作历程有关的话题。
在校期间,王先云学长曾承担过管理方面的工作,他说道,为了能使自身的管理工作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在本科阶段便选择学习教育管理学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的教育学学习基础,也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决心。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让王先云学长十分印象深刻的良师益友。在肖少北老师的引导下,王先云学长开始逐渐关注教育心理学的领域,并将教育心理学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教育教学更加遵循学生的发展成长规律。另一位老师陈文心也在他的大学生活中充当着贵人的身份,他深情地回忆道:“起初,出于对我的激励,她曾说希望我成为一名魏书生式的老师,但后来她却告诉我,我不要你成为魏书生,我要你成为你自己。”直到现如今,他仍与陈文心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时常共同合作开发教育学项目、研究教育课题,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在教育从业经历上,王先云学长也可谓履历丰富。在2015年,王先云学长曾赴香港工作一年。在这一年中,通过对香港教育业的了解和学习,他认识到香港和内地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内地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香港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素养的培育。他也由此看到了教育应有的“视野开阔”和“专而精”。在2020年赴怒江支教期间,王先云学长深切体会到了边远贫穷地区对于教育理念转变的迫切需求,这是他形成自身教育主张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在王先云学长看来,做教师就一定要做有目标、有追求、不断在专业和品格上有所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大学时期,王先云学长对于“教师”二字的理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三个功能,认为教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但当步入了工作岗位,真正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后他认为,教师应当是学生们在生活中的朋友、在学习上的支持者和引领者,应当是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学生的引路人。
最后,面对众多海师学子,作为前辈的王先云学长向大家建议到,在校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懂得善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不仅要常泡图书馆、上课坐前排,更要积极寻求身边该专业领域内的榜样的力量,向更优秀的人汲取经验教训,以缩短自身摸索的经历。他还强调到,“知行合一”这四个字是他一直以来的座右铭。他希望把这句话也送给所有学弟学妹们,愿大家都能够成为学思结合、有品格有修养、有自己的教育主张的海师教苑人。